险资加大股票投资:“长钱长投” 环境优化下的资本市场新动能


险资权益投资规模与结构双提升,中长期资金入市步伐加速

在资本市场构建 “长钱长投” 制度环境的进程中,保险资金作为重要的中长期资金力量,正以更积极的姿态布局权益市场。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,我国人身险行业持仓股票市值已增至 2.65 万亿元,较 2024 年末增加 3775 亿元,增幅达 16.65%,股票配置比例提升至 8.43%,较上年末提高 0.86 个百分点。若计入财险公司 1719 亿元的持股市值,全行业合计持股金额达 2.82 万亿元,较 2024 年末增长近 3900 亿元,展现出险资对权益资产的显著增配力度。


值得关注的是,人身险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规模同步扩张,截至一季度末金额达 2.6 万亿元,较 2024 年末增加逾 2700 亿元,占比从 7.77% 提升至 8.27%。部分保险公司通过举牌上市公司并派驻董事,将此类股票投资计入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,既稳定了账面投资收益,又降低了股票波动对利润的影响。从市场实践看,2024 年以来险资举牌 A 股和 H 股案例显著增加,2025 年这一趋势仍在延续,体现出险资对优质上市公司的长期价值认可。



          低利率环境下的资产配置逻辑:寻求收益增强与风险平衡

为何险资在 2025 年一季度加大股票投资?从投资逻辑看,低利率环境是重要驱动因素。当前固收类资产收益率持续走低,保险公司亟需通过权益资产提升长期回报水平。某资产规模达数千亿元的保险公司首席投资官指出,当前股市点位处于较有支撑的安全区间,叠加市场活跃度提升,为险资增配权益创造了有利条件。在操作策略上,部分险资将新增股票配置指定为 “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类金融资产(OCI)”,此类资产的市值波动不影响利润表,仅通过分红贡献收益,有效平衡了收益性与稳定性需求。


中小保险机构同样积极布局权益市场。信美相互人寿首席投资官徐天舒表示,2025 年初继续加仓高分红股票,并通过 ETF 工具捕捉 A 股和港股的结构性与波段性机会,科技类股票被视为未来重点方向。这一策略折射出险资在权益投资中的 “优结构、均衡配置” 思路 —— 既注重高股息资产的稳健性,又积极布局新经济与新质生产力领域,力求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把握市场机遇。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政策与市场共振:构建 “长钱长投” 良性生态

险资加大股票投资背后,是政策引导、市场生态改善与机构需求的三重共振。资本市场 “投融资两端平衡发展” 的定调,为中长期资金入市奠定了制度基础。证监会数据显示,2025 年以来社保、保险、年金等中长期资金累计净买入 A 股超 2000 亿元,初步形成 “资金流入 — 市场稳涨” 的良性循环。


政策层面,多项举措为险资入市 “松绑”。金融监管总局将股票投资风险因子调降 10%,直接减少了险资配置股票的资本占用,释放约 2220 亿元改革试点资金,为增配提供空间。同时,上调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 5 个百分点,并推动长周期考核机制完善,从资本约束和考核导向两方面激发机构积极性。



未来趋势:长钱长投如何塑造资本市场格局?

展望未来,险资权益投资将呈现三大趋势:其一,配置比例有望进一步提升,在低利率环境下,权益资产对险资收益的贡献度将持续凸显;其二,投资结构更趋多元化,高股息资产与科技、绿色经济等新动能领域形成均衡布局;其三,中长期资金与上市公司治理的互动加深,通过举牌、参与战略投资等方式,险资将更深度参与企业经营,推动上市公司聚焦长期价值创造。


对于资本市场而言,险资等中长期资金的持续入市具有深远意义。一方面,其为市场提供稳定增量资金,缓解短期波动;另一方面,长线资金的投资偏好将引导市场估值体系向价值投资回归,助力资本市场从 “交易型” 向 “配置型” 转型。正如监管层所言,“长钱长投” 不仅是险资自身资产负债管理的需要,更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。


在 “长钱长投” 的制度框架下,保险资金正以更积极的姿态融入资本市场改革大局。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、市场生态不断优化,险资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或将开启更具想象力的篇章,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居民财富保值增值注入新动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