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八成财险公司二季度车均保费上涨,原因几何?


随着各上市险企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相继出炉,保险公司二季度车险相关数据也随之曝光。车险,作为与消费者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且在财险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的险种,其动态一直备受各界瞩目。


据保通社统计,截至 8 月 13 日,已有 78 家财险公司发布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。排除退出车险市场以及 “不适用” 等情况,共有 57 家险企披露了二季度车险车均保费数据。从数据分布来看,各机构车均保费差距有所缩小,最高达 5600 元,最低约 790 元,且多数险企二季度车均保费低于 2000 元。环比数据显示,超八成险企车均保费呈上扬态势。





多数险企二季度车均保费不足 2000 元


车险长期稳坐财险领域头把交椅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,2025 年上半年车险保费收入达 4505 亿元,占财险机构原保险保费收入的 46.71%。庞大的市场规模,促使财险机构纷纷将其列为重点布局业务。


自 2015 年起,车险领域开启一系列费用改革,逐步放开自主定价系数,赋予财险公司更大定价自主权,推动车险保费走向差异化、个性化。近年来,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与普及,新能源车险市场也随之蓬勃兴起。但由于新能源车险区别于传统燃油车,在计价、风险测算等方面尚不完善。2025 年 1 月,金融监管总局等多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出台一揽子政策,旨在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车维修使用成本,创新优化车险供给,维护消费者权益,推动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。


在政策与市场双重推动下,车险保费价格区间愈发朝着 “降价、增保、提质” 目标靠拢。保通社统计显示,在披露二季度车均保费数据的 57 家机构中,38 家机构车均保费低于 2000 元,占比近七成。其中,车均保费低于 1000 元的险企有 4 家,1000 至 2000 元区间的险企达 34 家。其余机构车均保费多在 2000 至 3000 元间徘徊,仅有个别机构车均保费超 4000 元。


具体而言,华农保险、都邦财险、中煤保险、鑫安汽车保险二季度车均保费不足 1000 元,分别为 993.93 元、920 元、900 元、790.06 元;同期,日本财险、京东安联财险、现代财险、比亚迪财险的车均保费超过 4000 元,分别为 4893.6 元、4373.68 元、5600 元、4200 元。





超八成险企二季度车均保费环比上涨


尽管多数险企车均保费低于 2000 元,但对比一季度数据,保通社发现,多数机构二季度车均保费出现上涨,涨幅大多在 100 - 200 元。数据显示,中意财险、国泰产险、珠峰保险、比亚迪保险、融盛保险、融通财险等 6 家公司二季度车均保费环比下降。此外,还有 3 家险企二季度车均保费与一季度大致持平,其余 48 家机构二季度车均保费环比上涨,数量占比超八成。


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险企二季度车均保费环比普遍上扬?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表示:“车均保费上升主要靠新能源车险拉动。2025 年上半年,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1562.1 万辆和 1565.3 万辆。其中,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696.8 万辆和 693.7 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 41.4% 和 40.3%,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 44.3%。” 他还指出,新能源车险价格目前仍处于分化期,尚未进入稳定阶段,正逐步从 “车型定价” 向 “车辆风险分级” 转变。


尽管新能源车险面临诸多不确定性,但财险机构对其热情依旧高涨。某险企内部人士透露:“传统车险市场竞争已呈白热化,新能源车险是为数不多的增量市场,即便困难重重,也不能轻易放弃。” 该人士所在机构近期已完成新能源车险条款和费率备案,全力筹备进军新能源车险领域。有上市险企内部人士称:“在报行合一的推动下,车险费率和手续费透明化,为中小险企创造了机遇,大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。”


陈辉进一步指出,车险经营具有一般性,可像 “快消品” 一样比拼渠道和品牌;同时又具有特殊性,在承保、理赔、服务博弈中面临诸多挑战。因此,对于中小机构而言,不能简单套用 “快消品” 或 “零售逻辑” 经营车险,“一年一保” 不应只是数字循环,而应借此沉淀自适应发展的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