尽管多数险企车均保费低于 2000 元,但对比一季度数据,保通社发现,多数机构二季度车均保费出现上涨,涨幅大多在 100 - 200 元。数据显示,中意财险、国泰产险、珠峰保险、比亚迪保险、融盛保险、融通财险等 6 家公司二季度车均保费环比下降。此外,还有 3 家险企二季度车均保费与一季度大致持平,其余 48 家机构二季度车均保费环比上涨,数量占比超八成。
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险企二季度车均保费环比普遍上扬?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表示:“车均保费上升主要靠新能源车险拉动。2025 年上半年,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1562.1 万辆和 1565.3 万辆。其中,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696.8 万辆和 693.7 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 41.4% 和 40.3%,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 44.3%。” 他还指出,新能源车险价格目前仍处于分化期,尚未进入稳定阶段,正逐步从 “车型定价” 向 “车辆风险分级” 转变。
尽管新能源车险面临诸多不确定性,但财险机构对其热情依旧高涨。某险企内部人士透露:“传统车险市场竞争已呈白热化,新能源车险是为数不多的增量市场,即便困难重重,也不能轻易放弃。” 该人士所在机构近期已完成新能源车险条款和费率备案,全力筹备进军新能源车险领域。有上市险企内部人士称:“在报行合一的推动下,车险费率和手续费透明化,为中小险企创造了机遇,大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。”
陈辉进一步指出,车险经营具有一般性,可像 “快消品” 一样比拼渠道和品牌;同时又具有特殊性,在承保、理赔、服务博弈中面临诸多挑战。因此,对于中小机构而言,不能简单套用 “快消品” 或 “零售逻辑” 经营车险,“一年一保” 不应只是数字循环,而应借此沉淀自适应发展的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