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年上半年,中国财险业交出了近五年同期最好的成绩单:行业综合成本率降至 96.61%,同比下降 1.27 个百分点,承保盈利空间显著扩大。但穿透数据表象可见,"增量靠非车、盈利靠车险" 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,这一格局既折射出行业转型的成效,也暗藏中小险企的生存挑战。
上半年财险业保费收入 9626.93 亿元,同比增长 4.19%,非车险以 5.03% 的增速继续领跑,保费占比首超 53%,达 5122.11 亿元。其中货运险(+40.34%)、特殊风险保险(+42.77%)等细分领域呈现爆发式增长,家财险(+11.46%)、意健险(+11.16%)也保持两位数增速,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核心引擎。
然而非车险内部呈现显著分化。工程险(-13.93%)、保证险(-6.82%)等险种深度下滑,农险增速从去年同期的 6.34% 降至 2.63%,反映出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的发展失衡。更值得警惕的是,部分高增长险种伴随高风险 —— 货运险保费增速 40.34%,但赔款增速高达 79.58%,赔付率失控风险凸显,暴露出承保管理的短板。
尽管车险保费占比已降至 46.79%,但其 95.72% 的综合成本率显著优于行业均值,成为承保利润的主要来源。上半年车险赔款增速由去年同期的 10.8% 降至 - 1.49%,成本管控成效显著,其中商业车险增速 3.29%,持续为车险板块注入增长动能。
但车险的盈利贡献与规模收缩形成鲜明对比。3.25% 的车险增速不仅低于行业整体,更低于非车险近 2 个百分点,反映出汽车保有量增速放缓、新能源车险定价机制调整等因素的持续影响。对于依赖车险生存的中小险企而言,这种 "保盈利但规模承压" 的态势,将进一步加剧市场份额的集中化。
上半年行业综合成本率创五年新低,得益于 "保费增、赔款降" 的正向循环 —— 保费增速 4.19%,赔款增速 - 1.84%,差额达 6.03 个百分点。非车险中,特殊风险保险、家财险等 8 个险种实现保费增速高于赔款增速,为整体效益改善提供支撑。
但局部风险点不容忽视。责任险、信用险、货运险三大非车险种仍陷承保亏损,工程险赔款增速(12.78%)远超保费增速(-13.93%),风险敞口持续扩大。这种 "整体盈利与局部亏损并存" 的格局,考验着险企的险种组合管理能力。
财险业的未来,在于构建 "非车增量可盈利、车险盈利可持续" 的新生态。对头部公司而言,需强化非车险专业化经营能力,在货运险、特险等领域建立风险定价模型,将规模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;对中小险企,则应聚焦细分市场,通过差异化服务形成 niche 竞争力,避免在红海领域与巨头正面抗衡。
车险方面,需把握新能源化、智能化转型机遇,将 UBI(基于使用量定价)模式与车联网数据深度融合,在风险精准定价中开辟新空间。非车险则要突破 "规模情结",在责任险、信用险等领域建立精细化风控体系,通过 "风险减量管理" 提升业务价值。
2025 年上半年的业绩既是里程碑,也是新起点。财险业唯有打破 "非车增规模难盈利、车险保盈利但萎缩" 的路径依赖,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、更远。
2025-09-17 10:10:20
2025-09-11 16:50:53
2025-09-09 11:46:55
2025-09-08 15:20:53
2025-09-03 14:16: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