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年 8 月底,中国平安密集增持中国太保 H 股、中国人寿 H 股,持股比例均突破 8%,距离举牌线不足 1 个月。这一 “保险投资保险” 的动作,不仅是单一险企的战略布局,更折射出险资加速增配权益资产的深层逻辑,为行业基本面筑底释放明确信号。以下从具体增持动作、险资入市整体趋势、权益配置方向三大维度展开分析:
中国平安对同行险企 H 股的增持呈现 “高频、大额” 特征,动作连贯且指向明确,成为市场关注焦点。
1、增持轨迹清晰,规模持续扩大:8 月 28 日,平安人寿、平安财险合计增持中国太保 H 股 1072.02 万股,每股均价 35.6922 港元,持股数量达 2.23 亿股,持股比例升至 8.02%;次日平安人寿再增持 610.42 万股,自身持股比例从 6.92% 升至 7.14%。仅 8 月,平安对太保 H 股投资超 30 亿港元。同日,平安人寿还斥资超 10 亿港元增持中国人寿 H 股 4409.5 万股,每股均价 23.55 港元,合计持股达 6.19 亿股,持股比例升至 8.32%。
2、增持逻辑:保险股的 “红利属性” 契合险资需求:中泰证券非银分析师葛玉翔指出,险资作为长期资金,此次举牌同行凸显保险股的 “红利范畴” 属性。在低利率环境与新金融工具准则下,险资通过 OCI(其他综合收益)账户配置高股息的保险股,既能锁定稳定收益,又能减少股价波动对利润表的冲击,是此前高股息股配置策略的延续。
3、信号意义:印证行业基本面筑底:平安的增持被解读为 “内部人对行业的信心投票”,打破市场对寿险转型成效、资产端收益的担忧,传递出行业已度过转型阵痛期、基本面逐步向好的共识。
中国平安的增持并非个例,而是 2024 年以来险资持续入市的缩影,数据层面呈现 “规模增长、举牌活跃” 的特征。
权益资产配置规模大幅提升:
截至 2025 年 6 月末,人身险与财产险公司股票及证券投资基金余额达 4.73 万亿元,同比增长 25%;其中人身险公司股票市值 2.87 万亿元,较年初增加 6052 亿元。5 家 A 股上市险企股票资产超 1.8 万亿元,较上年末增超 4000 亿元,增幅 28.7%,远超投资资产整体增速。
举牌次数创近年新高:
截至 9 月 11 日,2025 年保险公司举牌已达 28 次,远超 2021-2023 年三年总和。举牌标的以高股息领域为主,银行股占比最高,同时覆盖公用事业、能源、高科技等行业,部分机构明确表示 “不会超配单一行业”,兼顾收益与风险。
入市动力:需求与政策双重驱动:
一方面,低利率环境压缩固收资产收益,新会计准则对利润稳定性要求提高,险资需通过权益资产改善收益结构;另一方面,政策持续打通 “长钱长投” 堵点,为险资扩大权益配置范围、优化节奏提供制度支持,降低入市阻力。
多位上市险企高管及行业调查均显示,险资对 A 股中长期配置价值持乐观态度,配置方向聚焦 “稳健” 与 “成长” 两大主线。
1、头部险企:锚定高股息与结构性机遇:
中国人寿副总裁、首席投资官刘晖表示,下半年将关注科技创新、先进制造、新消费等领域,重点配置新质生产力相关标的与优质高股息股票,落实中长期资金入市要求;中国平安副首席投资官路昊阳指出,当前 A 股具备 “政策支持、产业机遇、估值合理” 三大优势,将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适度提升权益配置,挖掘人工智能、高端制造等领域机会。
2、行业共识:明确重点关注领域:
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 2025 年下半年调查显示,保险机构普遍看好沪深 300 相关股票,行业层面青睐医药生物、电子、银行、计算机、国防军工;投资主题聚焦人工智能、红利资产、新质生产力、高分红高股息及创新医药,既兼顾传统高股息资产的稳健性,也布局新兴领域的长期成长潜力。
从平安增持保险股到险资整体加速入市,再到明确的权益配置方向,一系列动作共同指向 “行业基本面筑底、权益资产价值凸显” 的判断。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长期资金,险资的持续布局不仅将为自身资产端收益提供支撑,也将为保险行业估值修复与资本市场稳定注入动力,推动行业进入 “资产 - 负债” 良性循环的新阶段。
2025-11-06 14:17:42
2025-11-06 14:17:42
2025-10-31 16:30:05
2025-10-29 17:16:04
2025-10-27 15:58:49